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后,多家外资金融机构陆续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,显示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。 德意志银行表示,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5%,全年经济增速为5.1%。摩根大通将全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.2个百分点,预计为5%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,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。”“维护金融安全,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、根本性的大事。”
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,三季度末,银行保险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,银行保险主要业务保持平稳增长,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,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金融环境。
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我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,持续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,三季度末,银行保险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,银行保险主要业务保持平稳增长,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,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金融环境。
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(亚投行)与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主席国阿联酋日前宣布,将进一步加强合作,携手动员亟需的气候资金,加速清洁能源领域投资,帮助亚洲及其他地区应对相关资金短缺问题。
2022年以来,中国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,统筹发展和安全,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,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,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,呈现一系列新进展、新变化。
为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加大对科技创新、外贸等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商务部开展“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”活动,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走访对接中小微企业,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、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、中小微外贸企业等,主动了解企业金融需求,按照市场化原则予以支持。
近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《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9月份,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0585.8亿元。国债发行11822.6亿元,地方政府债券发行7684.4亿元,金融债券发行8091.5亿元,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11610.5亿元,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344.9亿元,同业存单发行20785.9亿元。
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,根据国务院副总理、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和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7月在北京会谈期间达成的共识,10月25日,中美金融工作组以视频方式举行第一次会议。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副部级官员共同主持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以及美联储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参会。双方就两国货币和金融稳定、金融监管、可持续金融、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、全球金融治理等议题以及其他双方重点关切的问题进行了专业、务实、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。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。(完)
会议指出,人民币现金是国家法定货币,是最基础、最根本的支付工具,在多元化支付条件下对保障公众支付需求至关重要,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、自然灾害时具有基础保障作用。优化现金流通环境、提升现金服务水平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,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。自2018年起,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,建立整治拒收现金会商机制(以下简称会商机制),明确政策标准,加强宣传引导,依法惩处拒收现金行为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当前,整治拒收现金工作面临新形势、新情况,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常态化开展综合整治。